搜索

13岁“天才少女”被北大录取,赴美留学后嫁53岁老外,现况如何?

发表于 2025-04-05 05:34:37 来源:新闻速览网

几乎每个父母都暗暗期待过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吧?当孩子智力超群,各项能力出色,具备过人的天赋,不仅意味着前途无量,父母脸上也是特有光。若是谁家出了个“神童”,则会被大家密切关注,时常津津乐道地谈起。如果说有真正的“神童”,我觉得田晓菲算是当之无愧的一个。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她那篇散文《十三岁的际遇》,被作者的才情所倾倒。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的“天才少女”。她4岁写诗、10岁出版多本诗集、13岁时无需参加高考就免试进入了北京大学。16岁,她的作品被选入中学教材。但是,她后来的发展和婚姻状况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她27岁成为哈佛东亚系最年轻的博士时,却嫁给了一个年长她25岁的美国人,并且加入了美籍。01、当之无愧的“神童”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哈尔滨。她的父母都是文字工作者,家里藏书颇多,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喜爱读书,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滋养。4岁时,她无意中歪歪扭扭的写下了一首小诗:我爱大地,我爱爸爸;我爱蓝天,我爱妈妈,我爱我幸福的家。这让父亲感到非常惊喜:幼小的女儿竟然能用短短几句话表达出来深远的意境!于是,他连连称赞女儿,也更加注意引导女儿的阅读和写作。家里的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成为田晓菲的“宝藏”之地,她在里面奋力汲取着精神食粮,成为一个“小书呆子”。5岁时,田晓菲在爸爸的帮助下,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从那时起,她陆陆续续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诗文。到10岁时,她已经发表了3本诗集,并获得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国内最高奖项,成为一个诗人小“明星”。田晓菲慢慢呈现出的极高文学天赋,吸引了不少文学界的前辈,也惊艳了北大招生组。13岁那年,她破格被北大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录取,成为一个令人艳羡的北大学生。读大三的时候,恰逢北大建校90周年之际,田晓菲有感而发,写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十三岁的际遇》。这篇《十三岁的际遇》文笔细腻而抒情,同时,又展现出少年积极探索的精神。所以后来被选入苏教版中学教材。现在再看当时的文章,其实其中早已蕴含了她内心深处不甘平凡、渴望飞翔的灵魂~......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02、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田晓菲独自飞到美国深造,获取了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她又进入哈佛大学,取得了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在那里,她师从博士生导师宇文所安。宇文所安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他酷爱古诗,并在31岁时出版了他的研究著作《初唐诗》。当他认识田晓菲时,他已经是一位著名的汉学专家了。他们的相识是在课堂上,当时,单身的宇文所安被来自中国的学生田晓菲的独特气质所吸引,本就热爱中国诗词的他,面对这样一位蕙心兰质的东方女孩,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情感:大概这就是从我钟爱的中国古诗词里走出来的女孩吧?田晓菲并不知道导师心所思,跟平时一样正常上课、交流。直到她快毕业的时候,宇文所安找了一个机会向她表明心意。田晓菲难以接受,因为在她的认知当中,理解不了跟自己父亲年龄差不多一样大的导师向自己表白这样的一份情愫。但是,宇文所安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发起了频繁的“进攻”,给田晓菲发邮件、写书信。田晓菲经常会被他信中渊博的知识和内涵所打动,有时忍不住探讨起中国文学。时间久了,终于感受到宇文所安独特的魅力,接纳了他的存在。1999年,田晓菲和宇文所安结婚,婚后加入了美国籍。“天才少女”学成后居然没有回国,还嫁给了外国老头?这令当时的舆论一片哗然。03、嫁给年长自己25岁的导师引争议很多人无法理解田晓菲的选择:明明研究的是中国文化,为什么要留在国外工作?明明是天选才女,为什么要嫁给一个老头?特别是在2016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45岁的田晓菲满头银发,显得比同龄人衰老得多,这令很多人不由得猜测:她嫁给年纪比她长25岁的宇文所安,婚后的生活过得并不好。有记者借机质疑过田晓菲:祖国培养了你,你为什么不回来报效国家?田晓菲很淡定的说:我选择婚姻是基于感情。无论我的国籍如何,我都会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我认为:对文字有敏感感知的人,感情必然也是细腻而敏感的,对他们来说,灵魂的契合远远大于世俗的标准。而作为中国人在美国工作,她其实一直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更大的责任感:在美国大学教中国古典文学,就好比是为中国古典文化做代言人,在未来的世界,让更多国家的人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田晓菲在2000~2016年写作了不少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其中有四部中国古文学研究专著:《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文化》《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去年,田晓菲再一次回国交流。虽然乍看之下,感觉田晓菲的白头发有点惹眼,但听她对自己研究的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娓娓道来,却被她智慧的光芒所折服。面对记者的对她“天才少女”和婚姻的询问,她坦然回答:“别人给我标签,是别人的事,和我没有关系。没有一个单一的标签和身份能够代表我。”是啊,优秀如她,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非我们常人所能及,她的选择出乎大众的认知其实再正常不过。而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广阔的视野令她站在了为全人类弘扬文化的角度。期待未来的田晓菲能让中华文化跨越种族和国界,让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对于田晓菲的人生,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留言讨论~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13岁“天才少女”被北大录取,赴美留学后嫁53岁老外,现况如何?,新闻速览网   sitemap

回顶部